数日前,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骨科,一对父女如约前来复查。其中的女儿,就是八年前该院骨科主任肖建如教授团队成功实施的世界首例“颈椎巨大肿瘤切除+3D打印全颈椎人工椎体置换术”的患者小文。
2017年那场惊心动魄的手术后,这已是她连续第8年来院进行年度复查。看着眼前笑容洋溢的小文,肖建如感慨万千——唯有亲历过8年前那段与死神较量的岁月,才能真正体会这位女孩笑容的珍贵与美丽。这场持续8年的“持久战”,如今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巨大颈椎肿瘤 切除重建面临世界级难题
2017年7月,长期受颈部疼痛和右上肢麻木无力困扰的小文,在当地某三甲医院被确诊为颈2至颈7椎体附件及椎旁巨大肿瘤。肿瘤压迫导致气管移位,手术难度与风险极高,被业内普遍视为“不可切除”。辗转求医无果后,小文一家慕名来到上海长征医院,找到了肖建如教授。
面对这一罕见且棘手的病例,肖建如坦言:“肿瘤体积巨大,累及范围广,手术风险极高,属于业内公认的禁区。但我们将尽全力挑战极限。”术前活检确诊为软骨肉瘤Ⅱ级,这是一种对放化疗不敏感、极易复发的恶性肿瘤,彻底切除是唯一可能根治的关键。
2017年7月,肖建如教授团队完成世界首例颈椎巨大肿瘤切除术、世界首个全颈椎3D打印人工颈椎椎体安装后,与小文合影
然而,挑战前所未有:肿瘤累及全部颈椎椎体,侵犯右侧椎旁形成巨大肿块,并包绕右侧椎动脉及颈神经根;患者体重达120公斤,颈短体胖,进一步增加了手术显露、切除与重建的难度。术中可能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术后更面临颈髓损伤、高位截瘫甚至呼吸衰竭等灾难性并发症风险。
更大的挑战在于重建。切除全部颈椎后,需要定制超长节段的人工椎体进行支撑固定。但当时国内外尚无能满足颈椎特殊解剖结构和超长跨度重建需求的内固定产品。如何实现肿瘤的彻底(整块或大块)切除以降低复发率,并完成安全稳定的超长节段颈椎重建,成为横亘在团队面前的两座世界级高峰。
左为3D打印出的颈椎肿瘤模型,右为术后整块切除的颈椎肿瘤病灶
创新破局 3D打印定制“生命支柱”
经过周密的多学科会诊和反复论证,肖建如教授团队决定依托自身在脊柱肿瘤领域的深厚积累,采用前沿的3D打印技术破局。团队依据小文的精准影像学数据,通过医工结合模式,为其量身设计并打印了个性化的钛合金全颈椎人工椎体假体。
在麻醉科的全力保障下,手术团队历经13小时鏖战,成功经颈后路和前路联合入路,完整切除了跨越颈椎2—7节段的巨大肿瘤,并精准植入3D打印全颈椎人工椎体。术后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术后8年来,小文坚持定期复查。肖建如教授团队不仅密切关注着肿瘤是否复发、人工椎体的位置与稳定性,更欣慰地见证着小文生活质量的显著恢复。复查时,小文总是开心地分享自己的工作、与家人朋友郊游爬山、游泳、开车等日常点滴。
“医生的价值,不仅在于从病魔手中夺回生命,更在于让患者重获有尊严、有质量的生活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肖建如告诉新民晚报记者。
专家评价:技术领先,意义深远
国家增材制造中心首席科学家、中国3D打印之父、中国工程院卢秉恒院士对此评价:“这位世界首例换颈术患者无瘤存活8年,回归了社会和家庭。不仅彰显了肖建如教授团队的高超脊柱外科技术和宝贵的临床经验,也标志着我国自行研发的全颈椎人工椎体接受了时间的检验,证明长征骨科团队在超长节段颈椎3D打印假体的设计和应用方面已经走在国际前列。”
肖建如介绍,长征医院骨肿瘤团队20余年来深耕复杂脊柱肿瘤领域,不断攻坚克难,先后成功实施世界首例3D打印全颈椎人工椎体置换术、人工寰枢椎置换术、侵及双侧椎动脉颈椎巨大肿瘤整块切除与椎动脉搭桥重建术,抢占了脊柱肿瘤外科技术制高点。同时团队高度重视临床与基础研究的创新转化,建立了多学科协作的立体化治疗体系,有力推动并引领着全球脊柱肿瘤诊疗领域的进步与发展,使长征医院成为国际公认的最大脊柱肿瘤治疗中心。
拉伯配资-10大配资公司最新排名-可转债配资业务-可转债配资业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